3D立体画和街头立体画的由来
发布时间:
浏览: 次 作者:粤江编辑
街头立体画:此名称为国内俗称。原译:3D街头地画。源自西方街头文化,英文:3D Street Painting 国内译为:3D街头地画、街头地画、街头立体画、三维街头地画、街头三维地画、城市立体画、城市三维立体画等。利用特殊的透视原理在街头,墙面,地面创造出逼真虚拟的场景物体。站在特定的角度位置可以达到最逼真的感官效果和身临其境的感受,可以用粉笔直接画在地面上,也可以用丙烯画在画布上便于长期保存。在商业中心、社区、广场、公园、江滩、步行街、购物广场等地均可绘制,是一种悄然兴起的展示文化。可用于商品展示、新品推广、文化活动、游乐景点拍照、电影首映、大型会展、群众游园等各种人群聚集地。也是现在企业建立企业文化形象的前卫手法。
历史: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三维空间效果一直是人类视觉艺术的焦点问题,尤其是自文艺复兴以来,解决该问题成为艺术进步和艺术史书写的重要标准之一,因此,文艺复兴及其之后的教堂壁画、天顶画、市政大厅、贵族寓所和别墅都成为极好的模拟场所。3D街头地画可看作这一艺术逻辑在当代的重要发展和延伸。所谓3D街头地画,顾名思义就是将画作展示于地上以求得立体的艺术效果,或直接以地面为载体进行绘画创作。3D街头地画,则将“艺术效果特殊化”的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,它以室外地面为媒介,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,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立体效果,令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。3D街头地画中的景物立体、细腻、逼真,往往能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。
地画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:严格意义上的3D街头地画发源于国外,有着长达二十多年的历史,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。它秉承后现代绘画理念,诞生于西方大众文化的语境中,最初是西方先锋街头艺术家表达自我、彰显个性的一种方式,它创作成本低廉,受场地限制程度低,发挥的自由度大,因此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一些西方草根艺术家所钟爱的艺术形式;又因为它颇具娱乐精神与诙谐效果、易于与流行文化元素相关联,加之场地开放,创作与展示过程都是在露天完成的,打破了民众与传统绘画艺术殿堂的隔阂感,因此很容易受到参观者的认同、喜爱与欢迎。近年来涌现出一些致力于3D街头地画创作的艺术家。如丹麦艺术家JulianBeever,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地画进入中国:街头立体画和街头涂鸦一样都是从西方流行过来,但因立体画难度比涂鸦大所花时间要长很多流行也较慢,如今在网络等传播媒介的积极作用下,3D街头地画已渐渐为大众所熟悉和接受,具备了一定的认同度与美誉度,但总体来讲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,大众对这种艺术形式仍然具有强烈的好奇感,对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抱有浓厚的兴趣。